文件下载
 
   
 
 

教育部2021年首场发布会,聚焦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2021/01/28)

1月27日上午,教育部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文件,介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评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论文“SCI至上”、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如何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跟教育小微一起去发布会现场看一看。

中央4号文件印发三年来,以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高度聚焦突出问题,积极谋划改革实施路径,驰而不息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2018年,颁布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违规处理意见或办法,明确教师职业行为底线。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指导各地通过加大挖潜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等多种方式增加中小学编制。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督促各地出台教师减负清单。2020年,出台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大力气补上乡村教师队伍短板。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教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组织开展系列研讨、系列文章、系列课堂、系列巡讲,深入推动落实中央4号文件,把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的关心落到实处。

虽然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建设一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还需要不懈努力。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十四五”时期将持续破除教师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教师队伍从基本支撑向高质量支撑转型。近期,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印发了两份文件。一份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一份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件强调了4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突出5个抓手

第一,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明确制度化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厚植信念情怀。

第二,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

第三,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第四,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库,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第五,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二是强调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推进4项改革

第一,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

第二,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第三,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

第四,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作用。

三是强调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明确4项举措

第一,以破“五唯”为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第二,破除论文“SCI至上”。规范高等学校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使用,坚决摒弃“以刊评文”。

第三,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建立院校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教师评价政策联动机制。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探索长周期评价。

第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四是强调把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强化3项保障

第一,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

第二,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推动建设各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鼓励高校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第三,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建立青年教师多元补充机制。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用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服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面向职业院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目前,首批立项建设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加强。遴选清华大学等18家培训基地,分专业领域开展组织培训者培训研修,提高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累次培训30余批超过3.5万人次。启动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团队成员赴德国研修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二是创新在线培训,团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委托同济大学在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团队异地同步线上培训,累计培训3万余人,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实践能力。

三是推动多方协作,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分领域建立19个协作共同体,通过研究合作、资源共享、人员互聘、学分互认等方式,围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开展协同研修600余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遴选公布中航、中铁集团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

四是设置专项课题,团队教改研究实践成效初显。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教材、课程、资源等改革创新,针对加强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等核心任务,设置重点专业课题123项,推动122家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共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55门、在线开放课程969门。

五是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三教”改革落地落实。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统筹做好省、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整体规划,目前已建立229个省级创新团队、1200余个校级团队、40余个省内团队协作共同体。

3年来,中央4号文件落实情况如何?

来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

介绍第三方评估情况

↓↓↓

为切实了解各地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的整体情况,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第三方监测评估项目组。3年来,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评报告的深入分析、9个省份及其51个区县的重点监测和1万余份教师问卷分析,形成了评估报告。主要情况如下: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第一,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第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有效夯实。第三,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第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生态更加优化。第五,教育经费优先倾斜、优化结构目标基本实现。第六,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7点建议。第一,应尽快修订教师法,明确教师权利义务,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维护师道尊严。第二,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尤其是省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第三,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创造性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第四,积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巩固提升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第五,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编制动态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第六,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提标扩面”持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第七,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形成教师减负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集中精力专心教学。

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哪些好做法?

一起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高喜军的介绍

↓↓↓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领域,从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协作共同体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团队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强化师德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放在团队建设首位。加强师资培训,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教师国内外培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教师聘任制改革,推行代表作清单制度。分级打造教学团队,建立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教学团队三级建设体系。

二是深化校际、校企合作,切实打造命运共同体。强化校际协同合作,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协同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模块化教学实践。强化校企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培多方合作平台。

三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和系统集成“1+X”证书,实现书证融通。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选聘企业专家担当企业导师,协同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选派团队核心骨干参加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有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15号  邮编:030006    晋ICP备05008075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044号

联系电话:0351-7015346  网站制作:太阳成集团tyc234cc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