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珍贵的文化瑰宝,材料环境工程系暑期三下乡团队于7月18日在南关村展开了一次非遗项目的探寻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二宝花馍作坊,拜访了当地著名的花馍传承人李改燕女士。李老师为我们大家指导揉、搓、捏、剪的诀窍,在老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制作,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杰作。我们还了解到,花馍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吉祥的文化符号。



驴肉一直以来都以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很巧的是,南关村也有这样一家远近闻名的驴肉加工作坊,于是我们在村党委副书记王书记的带领下共同参观了二宝驴肉工作坊,了解了驴肉的选材、腌制、煮制等制作工艺。驴肉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方法。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体验,我们还参与到了驴肉后期的售、称、真空压缩等等过程,直到把新鲜美味的驴肉送到顾客手里。


在榆次老城热闹的临街商铺中,有一家店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非遗技艺-线编工艺,在和老板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线编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需要用到各种丝线、棉线等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在巧手线编工作室,见到了线编艺人马素萍,她向我们展示了线编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在这家不大的店里,我们看到了各种种类繁多的作品,有挂件、摆件、饰品等等,图案精美,寓意吉祥。

傍晚,实践团队队员走进了一家传承了150多年的老字号面馆,这里的特色美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桃花面,这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队员在征得店家同意后从面馆师傅那里了解到了桃花面的由来以及制作方法和发展历程,同时我们也品尝到了正宗的桃花面。桃花面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配料受到了我们大家和当地人民的喜爱。

每日宣讲:今天,宣讲团来到了南关村广场宣讲中国非遗文化,中国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独特魅力,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激励青年学生以更饱满的姿态,勇承文化传承之责,创新文化传播之责,让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